追夢,就必須強健自己的翅膀 ——記工學部高級工程師 張飛
作為我校全英文授課教師,張飛老師屬於“半路出家”,張老師在大學期間學習的是法語🦘,為了能夠更加流暢地進行全英文授課,他逼著自己重新學習英語👩👩👧👧。他笑言👷🏻♀️🤚🏻:“最開始的時候,每天基本上24個小時都在聽英語©️,簡直是狂轟亂炸👩🏿⚕️!”但是,他堅持了下來👬🏻⚙️,並與德國勃蘭登堡工業大學的Stephan教師共同開發了機械設計課程設計(全英文)課程☺️,這個課程成為我校校級重點課程項目👰🏽。
張飛老師所教授的課程註重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和動手能力🧚🏽♀️,張老師上課采用項目教學法🎢:讓中德兩校學生一對一組隊共同完成一個項目,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他們遇到難題學會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習慣。上過張老師課程的學生徐君媚說:“張老師將我們要做的項目發到個人,讓我們自己去搜集相關的資料⛹🏿♀️、統計分析數據➜🧔♂️,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工作都要自己去完成🆚,每一步、每個階段自己要做什麽事情,要如何調整自己的計劃表,這些都是我們自己去完成的👨🍳↙️。”
全英文授課🐝,如何讓學生自主學習並提高英文水平,張老師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他說:“機械專業的學生,英文差異很大♍️,所以我每節課會給每個學生出一個小題目,這個題目與他們所做的項目相關⚔️,然後讓他們用英文專業術語和我進行三分鐘對話”,除此之外,張老師還會讓學生用英文給他匯報他們一周的學習🧛🏽♀️、生活內容,通過這樣的方式一點點提高他們的英文水平。
其實,在德國訪問交流期間😶🌫️,張老師就被安排為該校研究生開設一門新的課程,備課的時候,張老師需要先準備中文的課件🌏,然後再把中文翻譯成英語。通常一個半小時的課程,要準備四到五個小時的內容。他坦言:“上課前是非常緊張的,但深知自己代表著學校,更代表著中國,不能丟臉!”懷揣著這樣的信念,他站上了講臺♻,獲得了滿堂喝彩。
在那次德國交流歷程中🦵🏻,給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過半百的老師,他熟練運用德語、英語🤾🏼♂️、波蘭語給不同國籍的研究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交流。張飛老師說😒:“這才是老師,這才是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從那以後,張飛老師更嚴格地要求自己,挑戰每一次不可能,做執著的追夢人🏋️♀️。
張飛老師熱愛教師這份職業,他說:“作為一名教師,我不在乎名和利👨🏫♣︎,只為可以研究🫰🏻、探索學問,幫助學生學習之余👩🏼💼,能夠有閑暇的時間安排自己的事情🈚️,享受生活賜予我們的美好時光。”問及家庭🤶🏽,張飛老師談起兩個孩子8️⃣,眼中是掩飾不住的歡喜:“工作太忙了🎡📣,我盡量騰出時間多陪陪孩子”。
張老師從事教師工作那麽多年💁🏻♂️,努力在那一方天地裏耕耘出一番自己的事業🪵,在他為學生貢獻自己知識的同時,也“惹禍上身”——頸椎病、慢性咽炎也隨之而來,為了緩解這些症狀,閑暇之余,張飛老師會參加各項體育運動🕉。羽毛球、網球、龍舟、遊泳🐭、跳繩均有涉獵,他還獲得過學校的羽毛球競賽的冠軍🧘🏿♀️。
“我不是教師中實力最強、經驗最豐富的🚵🏽♀️,但我認為自己是他們中最有特色的🔧。”張飛老師在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同時📺⏱,一直在踐行著他的目標👳🏿,正如他所說“既然要追夢,就必須強健自己的翅膀”。
學生記者:胡笑然🍢🤽🏿♂️、郝閃閃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