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張田田,語言學博士👨🏽🎓,國際交流學院專任教師,副教授。入校以來,承擔上海市哲社規劃青年課題、校基金、校教學改革等項目。目前負責國際交流學院漢語國際教育教研室相關工作。被授予“EON4平台2018年度優秀青年教師”稱號。

以下是張田田老師獲得2016年校優青(培育)項目時的采訪紀實
記者📥:張老師,您好🗓,恭喜您獲得2016年校優青(培育)項目,獲得這個項目,您有什麽感受嗎🏃🏻♀️➡️?
張田田🍜:覺得非常榮幸👴🏿👇,其實真沒有想到。另外🎨,我覺得這也是學校對自己的一個肯定,肯定自己這幾年的努力和付出,同時我也感到任重而道遠,有很多工作還需要完成🌮,還需要自我提升。
記者⏫:您說您在進校不久後就承擔教學工作和涉外秘書的職位🚵🏼,對於初入職場的你來說,會不會覺得壓力很大✊🏿?
張田田:是的,對於初入職場的我來說🐕🦺,壓力還是有的🪣,這期間的辛酸與困難👩🏻🌾,可能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了解🍷。2012年,我進校,首先按照新教師培養方案✳️,坐班一年並承擔助教工作。這一年中🤱🏿,學院給予了我許多鍛煉和發展的機會🆙,還讓我擔任原人文與國際交流學院的涉外秘書一職。涉外秘書的工作要求很多,不僅對英語口語有較高的要求,還需要老師具備隨機應變,靈活處理應急問題的能力。當時的情況對我來說,困難還是有的👰🏼♀️🏃♂️➡️,但是我覺得辦法總比困難多,堅持著“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則,我默默學習🧑🏼🦲、提問、返工❄️、改變到最後的勝任。其實,不認輸的老師,也會有好運氣的,終於,我度過了起初的不適應,出色地完成了這項工作🏊♀️,也得到了領導與同仁的一致肯定,感覺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記者:我聽您的學生會親切地稱呼您為“甜甜”老師,還會稱贊您笑起來很美,您在教學上是怎麽做的👮🏿♀️?
張田田🙎🏼♂️:我主要給學生們開設的都是一些公共基礎課,比如🐡,《大學語文》、《四大名著鑒賞》、《初級口語綜合課》、《中級漢語口語課》🏪、《基礎漢語口語課》等課程☛,而且我的學生很多都是大一新生,所以他們有時候會在文章裏面稱呼我為“甜甜”老師,還有一部分學生是留學生,他們課後很喜歡送卡片給我🖐🏼,有一個留學生還自己手繪了一張卡片送給我,我很感動。除了正常的上課外🫡,我也會在坐班答疑和給學生進行自習輔導,全面詳盡地給學生答疑解惑。2015年9月,我很榮幸地參加了上海市首屆《大學語文》教學比賽,我一直認為:只要站在講臺上,就應該把最好的自我展現給學生,三尺講臺📡,同樣也可以演繹完美和精彩。
記者:我們知道您現在也積極開展教研室相關工作🫃🏿,在留學生的新課程體系的建立、新舊教材的更替以及新教學質量監督體系的探索、新專業的申請等課題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能跟我們具體談談嗎?
張田田:好的,2014年,新國交學院成立,當時我主要負責對外漢語教研室相關工作🏋🏽♀️,這個教研室是一個朝氣蓬勃的集體,很多工作都是剛剛起步,雖磕磕絆絆,但是收獲良多。通過努力,我們不僅完成了課程體系的建設🛌🏿🧙🏼,針對初、中級留學生開設了多門類的漢語課程📔,為德國、芬蘭等交換生開設了基礎漢語口語課程🏄🏻,為其量身打造了HSK輔導課程🫚👭🏼,並編纂相應的HSK輔導教程和講義🤹♂️;同時也完成了新舊教材的更替工作🗺,用更加新穎、更具有實用性和更貼近留學生生活的教材去代替原有教材💱。雖然教研室老師人數不多,但是大家都是精神奕奕,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我們先後承擔了龍舟團、安山大學漢語學習團的教學任務,同時還承擔了HSK所有的考務工作,每學年至少安排5次以上HSK考試💃🏻。雖然各位老師的工作量都會有所增加🎷,但是大家卻覺得得到了很好的歷練,可以讓我們的團隊更快更好地成長起來。
記者:作為高校老師🏂🏻,您一直對自己的工作有獨特的認識,科研工作上您具體是怎麽做的呢👩👩👦👦?
張田田:作為一名高校老師🗼,說到底,教學工作是基礎,教研室工作是歷練,而科研工作,才是真正的提高🍒🩵。所以我剛進校便申請了校基金項目,並獲得立項。2014年8月🪛,我申報的“漢語代詞並入現象及其詞匯化後果研究”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立項資助🤘🏼。“所謂一帆風順,其實不過都是在你回頭時候才會看到的假象”🥦。在此之前,我其實也曾有兩次申報失敗的經歷🚴🏽♂️,但我痛定思痛,對自己的標書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無論格式🧔🏼♂️、研究內容研究方法上我都盡力做到精益求精😬🎭;做到對課題申報的態度更細致,引用的研究更前沿,使用的方法更新穎。今年5月份,我申請的校改項目也得到立項資助。
這就是我們的“青椒”——張田田老師的成長記,其實也是我們二工大青年教師成長的縮影。正是因為有學校這塊沃土,各位老師才能茁壯成長。也正如張田田老師在校優青匯報會上的最後發言:“這三年學校給予了我很多🧧,我希望以後能夠回饋她更多。”
(記者 陳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