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記“2018年度校優秀青年教師”何成
“青椒”的成長和攀登
自1999年進校➖,何成老師在二工大工作已近二十年。在這期間,他從一名輔導員成功轉型為專業教師,擁有工學和法學兩個碩士學位🫦,並從碩士到博士👩🏿🚀,從講師到副教授💷,從科研“小白”到“青椒”中的科研“大咖”。一路走來,不忘初心,努力攀登,不斷突破自我,獲得了成長和收獲😢。
一直以來🧊❤️,何成老師躬耕於教學第一線✥,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務實的作風教書育人,擔當學生的良師益友。雖然已執教多年🐃,但是何老師卻說,“每一堂課我都要做好充分準備才敢走上講臺。”他註重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向學生介紹本學科領域發展的最新動態👮🏻♂️、發展方向和熱點問題🌾,把與專業相關的崗位能力需求與專業課內容緊密結合,將工程實踐案例融入知識點講授✍️,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專業視野,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們說🧚♀️:“何老師上課認真投入,有激情,能用生動的語言和實例講解深奧的專業理論知識。”
何成認為要成為一名稱職的教師🌰,必須站在學科專業發展的前沿。因此👬1️⃣,他邊工作邊學習🔫,不斷更新和改善專業知識結構,深化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提升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攻讀並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在教學方面,作為負責人承擔了校精品課程《機床電氣控製技術》建設任務🤸🏿♂️,參與了“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中本貫通建設和“機械電子工程”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建設工作,並發表教改論文2篇→。在科研方面👩🔬,就在2016年獲得學校優青(培育)至今的短短兩年間,發表了2篇SCI論文;作為負責人承擔了9項科研項目;作為第一發明人授權發明專利3項,申請發明專利3項。
接地氣的“雙師型”教師
何成老師在科研工作中將研究成果與社會生產實際相結合,以學科專業為依托🧨,致力於工業智能機器人及設備的研發。作為學校“知識服務團隊”成員,何成老師帶著“彈簧齒條自動裝配機器人”、“自動擰螺絲機器人”、“自動點膠機”、“自動鋼管冷拔機”、“PHM智能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設備”等一系列技術成果下企業毛遂自薦主動“推銷”,精準對接“機器換人”大背景下企業所需,助力企業轉型升級。由於技術項目瞄痛點接地氣🧘🏻♂️🌿,特別受到了那些正面臨“用工荒”的民營中小企業的歡迎🖖🏼💂🏼♂️。
2017年初,上海炘璞電子有限公司找到學校希望能開發一臺電子標簽智能貼標機,取代原來人工貼標簽的操作,以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和精度。任務下達,何成老師科研團隊承接了這一項目。市場上的商品都有標簽,自動貼標機也不算新產品,但是這次要貼的是特殊標簽——電子芯片標簽🗡🧜🏻♀️,不僅精度要求很高而且要求智能貼標設備在短時間內完成一系列動作🥤,從卷筒上撕下標簽、在電子芯片上貼標簽、邊緣對齊四個面整齊包裹等。於是🙅🏿♂️,何老師帶領團隊製定方案👗🙋🏿♀️,反復試驗,利用原有工業智能機器人的技術知識儲備和技術積累,對自動貼標機進行二次開發🎗,為企業度身定製了一臺電子標簽智能貼標機。設備研製出來後,先在學校實驗室進行安裝調試,並模擬生產現場連續貼幾千張標簽以檢驗設備可靠性,在炘璞公司正式上線後設備運行穩定達到技術要求👵🏼,受到企業好評📸🤣,並希望繼續深化合作🏌🏻。就是這樣通過一次又一次解決生產實際問題📋,一個個為企業研發實際項目的錘煉,何老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得到了有效提升,助力他在“雙師型”道路上堅實地邁進🥋。
育創新人才“授之以漁”
在智能貼標機項目研發過程中🧙🏼♂️🧙,何老師帶著自己所帶的研究生和畢業設計的本科生加入課題組💨,並參與方案設計👨🍼、製圖、實驗驗證🦹🏼♂️、安裝調試等所有環節。在項目實踐中指導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動手能力與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科研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通過實踐深化和鞏固所學。項目進行過程中,炘璞公司正好招聘工程師,何老師推薦參與項目的一位畢設學生前去應聘★,由於該生通過項目實踐掌握了崗位實際應用技能🙋🏿👩🏼✈️,適配企業用人所需,使其成功應聘。
在平時的教學中何成也註重以科研反哺教學📵。在教學內容上跟蹤最新學科發展動態;把科研成果應用於教學實踐,將實踐經驗融入到專業教學中👨🏽⚕️👩❤️💋👨;把在為企業研發項目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作為課堂案例,引導學生探討實踐並得出解決方案。使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推動科研優勢最大限度地轉化為教學優勢。幾年前🤳🏻,有位小丁同學就被何成老師在課堂上講述的企業研發項目所吸引,主動要求參與項目研究。從大二到大四的三年間,該同學一直跟著何老師做項目🧑🏼🎄,在實踐中鞏固和掌握了所學專業中涉及到的“機械結構設計、二維、三維機械圖繪製、電氣原理圖繪製🫳🏽、電氣接線操作👩🏻🦱、可編程控製器程序編製✈️、氣動原理與氣動原件應用”等知識和技能,後來當他帶著上百張這幾年在老師科研項目中所繪的圖紙參加面試時,被多家用人單位“一眼相中”,收獲了許多企業的offer,最終其選擇進入一家大型國企,在崗位工作中也受到了好評。何老師說:“與企業做項目時間長了🚵🏿,我們就知道企業需要什麽樣的人才,就能在平時的教學中把學生往這方面引導和培養。”
相關信息